無常是生活的現实,
也是人生的真理;
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变,
也沒有一个社會永远停顿不前,
更沒有常駐的青春和健康.
我們生活在無常的挑战之中,
唯有把心照顾好.接受無常,承认無常。
關於我
- Rev.shenglin
- 美里市, 砂拉越州, Malaysia
- 佛教談『緣份』,今天你打開這网頁,表示你和我马來西亚华裔和尚~释圣林,云游僧有『緣份』。取『云游僧』,是因為曾在梦里见到自己,前世是个背包袱,手持錫杖『四处游浪』的和尚,今世也喜欢『云游四海』,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這裡記錄了我的對佛法的點點滴滴,想要解了佛陀的思想,就要常回來坐。【圣林关心你、森林為你設】QQ:770822611
網誌存檔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世尊的慈訓
世尊的慈訓
世尊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教誨我們,怎樣的自利,怎樣的利他,千言萬語,真是無微不至的。所以修習佛法是人生最高無上的修養。我們佛教徒幸而有緣遇到了這最高無上的修養法門,應該發願振興佛教。各就其崗位,貢獻個人所有的智慧、體力和財力,向一個目標努力奮鬥。這目標就是推廣佛教。要推廣佛教,須先把自己的心身根據佛的訓言加以修養,免得以身謗法,報恩反成報怨。
(1)法句經節錄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如何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非務勿學,是務宜行。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
稊裨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
慮而後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驕人,是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
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
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惔,寤則常歡。
修戒布施,作福為福,從是適彼,常到安處。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
已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
見怒能忍,至誠安徐。口無粗言,不害眾生。
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福常隨身,臥安覺安。
假令盡壽命,勤事天下神。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惡言罵詈,憍陵懱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
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慍於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
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佚為穿。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淫佚不生。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潔芳。
有身不久,皆當歸土。形壤神去,寄住何貪。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
愚人施行,為身招患。快心作惡,自致重殃。
過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時,自受大罪。
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危地,乃知不善。
深觀善惡,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終吉無憂。
雖誦千言,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意。
雖誦千意,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為戰中上。
自勝最賢,故曰人雄。護意調身,曰損至終。
雖曰尊天,神魔梵釋。皆莫能勝,自勝之人。
月千返祠,終身不輟。不如須臾,一心念法。
一念造福,勝彼終身。雖終百歲,奉事火祠。(奉事神祠,不及一念造福於眾生)
祭神以求福,從後望其報。四分未望一,不如禮賢者。
能善行禮節,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
若人生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
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酷。
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世人無聞,不知正法。生此壽少,何宜為惡。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悟己可為譬,勿殺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不加諸楚毒,現世不逢害,後世常安穩。
不當麤言,言當畏報。惡往禍來,刀杖歸軀。
出言以善,如叩眾磬。身無議論,度世則易。
枉杖良善,妄讒無罪。其殃十倍,災仇無赦。
身為第一,常自勉學。利乃誨人,不倦則智。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為上。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願不至。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
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
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
亦各須熟,彼不相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敬樂聞法,當念佛教。
明人導世,度脫邪眾。世皆有死,三界無安。
諸天受樂,福盡亦喪。觀諸世間,無生不終。
如有自歸,佛法聖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從諦得度。度世八道,斯除眾苦。
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志道不慳。利哉斯人,自歸佛者。
諸佛興快,說經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
我生已安,不慍於怨。眾人有怨,我行無怨。
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
除身惡行,進修德行。常守慎言,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誦習法言。常守慎心,以護瞋恚。
除意惡行,思惟念道。節身慎言,守攝其心。
惡生於心,還自壞形。如鐵生垢,反食其身。
不誦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
慳為惠施垢,不善為行垢。今世及後世,惡法為常垢。
若信布施,欲揚名譽。貪人虛飾,非入淨定。
常敏好學,正心以行。擁懷寶慧,是謂為道。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
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過不忘,可謂奉法。
所謂端正,非色如花,慳嫉虛飾,言行有違。謂能捨惡,根原已斷,慧而無恚,是謂端正。
所謂沙門,非必除髮,妄語貪取,有欲如凡。謂能正惡,恢廓弘道,息心滅意,是為沙門。
施勞於人,而欲望祐,殃咎歸身,自遘廣怨。
為佛弟子,常悟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
人當有念意,每食知自少。則是痛欲薄,節消而保壽。
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
嫉先創己,然後創人。擊人得擊,是不得除。
學當守口,寡言安徐。法義為定,言必柔軟。
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愛敬佛教,求善師友。
非剃為沙門,稱吉為梵志。謂能捨眾惡,是則為道人。
出惡為梵志,入正為沙門。棄我眾穢行,是則為捨家。
命如花果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依淫入胎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精神無形法。作令死復生,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從癡愛長久。自此受苦樂,身死神不喪。
處安不忘危,慮明福轉厚。福德之反報,不問尊以卑。
若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倖,亦不禱祠神,是為最吉祥。
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郲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治家養妻子。不為空之行,是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知足念反復。以時誦習經,是為最吉祥。
世尊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教誨我們,怎樣的自利,怎樣的利他,千言萬語,真是無微不至的。所以修習佛法是人生最高無上的修養。我們佛教徒幸而有緣遇到了這最高無上的修養法門,應該發願振興佛教。各就其崗位,貢獻個人所有的智慧、體力和財力,向一個目標努力奮鬥。這目標就是推廣佛教。要推廣佛教,須先把自己的心身根據佛的訓言加以修養,免得以身謗法,報恩反成報怨。
(1)法句經節錄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如何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非務勿學,是務宜行。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
稊裨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
慮而後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驕人,是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
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
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惔,寤則常歡。
修戒布施,作福為福,從是適彼,常到安處。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
已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
見怒能忍,至誠安徐。口無粗言,不害眾生。
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福常隨身,臥安覺安。
假令盡壽命,勤事天下神。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惡言罵詈,憍陵懱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
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慍於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
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佚為穿。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淫佚不生。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潔芳。
有身不久,皆當歸土。形壤神去,寄住何貪。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
愚人施行,為身招患。快心作惡,自致重殃。
過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時,自受大罪。
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危地,乃知不善。
深觀善惡,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終吉無憂。
雖誦千言,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意。
雖誦千意,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為戰中上。
自勝最賢,故曰人雄。護意調身,曰損至終。
雖曰尊天,神魔梵釋。皆莫能勝,自勝之人。
月千返祠,終身不輟。不如須臾,一心念法。
一念造福,勝彼終身。雖終百歲,奉事火祠。(奉事神祠,不及一念造福於眾生)
祭神以求福,從後望其報。四分未望一,不如禮賢者。
能善行禮節,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
若人生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
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酷。
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世人無聞,不知正法。生此壽少,何宜為惡。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悟己可為譬,勿殺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不加諸楚毒,現世不逢害,後世常安穩。
不當麤言,言當畏報。惡往禍來,刀杖歸軀。
出言以善,如叩眾磬。身無議論,度世則易。
枉杖良善,妄讒無罪。其殃十倍,災仇無赦。
身為第一,常自勉學。利乃誨人,不倦則智。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為上。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願不至。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
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
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
亦各須熟,彼不相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敬樂聞法,當念佛教。
明人導世,度脫邪眾。世皆有死,三界無安。
諸天受樂,福盡亦喪。觀諸世間,無生不終。
如有自歸,佛法聖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從諦得度。度世八道,斯除眾苦。
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志道不慳。利哉斯人,自歸佛者。
諸佛興快,說經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
我生已安,不慍於怨。眾人有怨,我行無怨。
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
除身惡行,進修德行。常守慎言,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誦習法言。常守慎心,以護瞋恚。
除意惡行,思惟念道。節身慎言,守攝其心。
惡生於心,還自壞形。如鐵生垢,反食其身。
不誦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
慳為惠施垢,不善為行垢。今世及後世,惡法為常垢。
若信布施,欲揚名譽。貪人虛飾,非入淨定。
常敏好學,正心以行。擁懷寶慧,是謂為道。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
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過不忘,可謂奉法。
所謂端正,非色如花,慳嫉虛飾,言行有違。謂能捨惡,根原已斷,慧而無恚,是謂端正。
所謂沙門,非必除髮,妄語貪取,有欲如凡。謂能正惡,恢廓弘道,息心滅意,是為沙門。
施勞於人,而欲望祐,殃咎歸身,自遘廣怨。
為佛弟子,常悟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
人當有念意,每食知自少。則是痛欲薄,節消而保壽。
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
嫉先創己,然後創人。擊人得擊,是不得除。
學當守口,寡言安徐。法義為定,言必柔軟。
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愛敬佛教,求善師友。
非剃為沙門,稱吉為梵志。謂能捨眾惡,是則為道人。
出惡為梵志,入正為沙門。棄我眾穢行,是則為捨家。
命如花果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依淫入胎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精神無形法。作令死復生,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從癡愛長久。自此受苦樂,身死神不喪。
處安不忘危,慮明福轉厚。福德之反報,不問尊以卑。
若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倖,亦不禱祠神,是為最吉祥。
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郲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治家養妻子。不為空之行,是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知足念反復。以時誦習經,是為最吉祥。
訂閱:
文章 (Atom)